10倍配资股票 停不下来的价格战,笑不出来的车企们
发布日期:2024-11-23 22:26 点击次数:1907月份宝马宣布不再降价保份额时,引起了“车市价格战将被终结”“市场内卷已达极限”的讨论。仅仅两个多月后,还是宝马10倍配资股票,又传出了“重返价格战”的消息。
此次重整对步步高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重整完成后,步步高将继续与产业投资人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,通过整合优质资源,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。步步高方面表示,通过这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,公司将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,公司价值将得到显著提升,预计将对公司2024年度的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。这对于维护公司、中小股东及广大债权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。
广联达2024年中报显示,公司主营收入29.58亿元,同比下降3.61%;归母净利润1.92亿元,同比下降22.7%;扣非净利润1.74亿元,同比下降17.44%;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,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6.59亿元,同比下降5.61%;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.86亿元,同比上升44.66%;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.76亿元,同比上升50.12%;负债率34.99%,投资收益-300.01万元,财务费用-990.34万元,毛利率86.68%。
广联达(002410)主营业务:公司为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的软件企业,主要业务为工程造价系列软件、项目管理系列软件的开发、销售和相关软件技术服务。
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智能算法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说实话,两个月前我就写文章论述过市场内卷还远没有到达极限的观点,但即便是我也没想到,以宝马为代表的试图从价格战中脱身的传统品牌,连一个季度都没能坚持。
虽然这次宝马官方否认了重返价格战的说法,称最新一轮的降价是经销商自主行为,但不到19万的iX1、25万左右的iX3,以及60万元能落地的旗舰轿车i7,都算得上宝马重新加入降价大潮的实证。市场内卷短期会不会结束的话题,宝马算是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。
一、宝马的价格保卫战,为什么崩了?
以上险量的数据,今年8月份全国乘用车总销量198.4万辆,其中新能源车上险量101.3万辆,渗透率为51.1%。而看品牌阵营的话,中国品牌8月份总上险量121.2万辆,占市场份额61.1%。
也就是说,包含合资品牌、进口品牌,以及特斯拉这样的独资品牌,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总份额,已经不到四成。
燃油车销量萎缩、外国品牌份额萎缩,这是已经持续几年的大环境,且合资品牌大幅优惠,也早已不是新鲜事儿。但是宝马这次被当作市场持续内卷的标志性事件,背后也有一定的特殊原因。
如上表,传统豪华第一梯队的BBA,8月份同比全都是两位数的跌幅,但奔驰、奥迪跌幅都不到20%,宝马却超过了四成。和7月份环比来看,奔驰、奥迪跌幅也不到10%,宝马达到了31%。
不用过多找其他原因,其实就是7月份宝马宣布回调价格,销量应声大跌,这次算是宝马对自己的品牌号很不好看。也正是这次大跌,让宝马当月销量和奔驰、奥迪掉队的同时,又被新势力阵营的理想反超了8千多辆。
不过其他品牌也没什么看笑话的心情,根据最新的周销量数据,在9月16日到22日这一周,除了宝马之外,奔驰、奥迪的销量也被理想反超了。之前在国内被谈了十几年的“一线豪华品牌”,现在已经明显不合时宜,需要重新做一下排位了。
当然,其他合资品牌的情况,也都好不到哪去,目前的悬念,不是哪些合资品牌还能过得好,而是三五年之后,还有几家厂商能活下来。短期内谁跌得快点、慢点,没有本质区别。
二、好消息:比亚迪不降价了,坏消息:其他厂商降价更狠了
如果在最近两年的车市内卷中,挑一个代表企业的话,很多人第一想到的,应该都是比亚迪。前几个月的重庆高峰论坛,比亚迪基本已经被当成了推动内卷的始作俑者,而当时比亚迪高管基本上是针锋相对,丝毫没有服软。
但实际的情况是,在推出9.98万起售的秦L之后,比亚迪一系列新的主销产品的换代、改款,定价都基本和老款持平,甚至逆势涨价,完全没有了之前动不动关键一两万,不给友商留活路的阵势。
比亚迪宋PLUS系列,2024款起步价12.98万,2025款不降反增,涨到了13.58万;
刚刚改款的宋Pro系列,2024款起步价10.98万,改款后门槛上调了3千元,达到了11.28万。
8月份上市的海豹07 DM-i,作为接近5米长的中型插混轿车,起步价只有13.98万,可以说相当有吸引力,但实际上这是在此前海豹DM-i的基础上,新增了75公里续航的小电池版本,才把价格门槛拉低了1万元,看同等续航的话,海豹07 DM-i的125公里版本,价格门槛反而比之前海豹DM-i贵了6千元。
也就是说,最近几个月比亚迪的主旋律,不是降价和内卷,而是小幅涨价,并且还通过各种小动作来掩盖涨价的事实。口头上不服软的比亚迪,实际上已经开始收招了。
那么,最大的内卷王,可以说基本上退出了新一轮的价格战,这对友商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,但是对不起,市场内卷并没有因为比亚迪收手而被终止,其他厂商的价格战力度相比之前只增不减。
比如已经获得开门红的吉利银河E5,10.98到14.58万的定价看似对标比亚迪的元PLUS,实际上其性能、配置、空间都可以媲美高半级的宋PLUS EV,而同等续航、配置情况下,银河E5要比宋PLUS EV的价格低2万元以上。
还有订单火爆的小鹏MONA M03,以中型车的实际体量,杀入紧凑车的市场区间,同时把600公里+纯电续航的配置,从此前的15万元+直接拉到了13万元以内。和同级别的秦PLUS EV对比会发现,同价位下,不管是续航、动力、智驾还是常用的功能配置,MONA M03的性价比都远高于月销过万的秦PLUS EV。
而在中高端市场,最近十天左右,乐道L60、极氪7X、智界R7、阿维塔07等等接近10款全新和改款车型,将中高端新能源SUV市场的拥挤程度推向新的高峰,也彻底改变了这个细分市场的格局。
而值得玩味的是,这原本是BBA的核心市场,大家讨论的只是自主品牌能否完成对特斯拉Model Y的围攻,几乎没人想起来它们会对BBA产生怎样的影响。真正危险的时刻,从来不是被围攻,而是被遗忘。
三、穷怕横,横怕不要命
所谓穷的怕横的,横的怕不要命的,目前的国内车市,就有点这个状态。
之前我论述过国内车市内卷的驱动力,一方面是新能源车对于各级别、各类别细分市场还没有完全覆盖,看似高度内卷的市场,其实还有很多消费者的需求没有被充分触及,银河E5、小米MONA M03,以及刚刚上市的一系列中高端新能源SUV,都是对各自细分市场的补充。
另一方面,则是新能源技术、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技术,都还处于快速迭代期,电池、快充、智驾等领域,基本每半年到一年,都有一次大的升级,这些都是车市高强度竞争的持续推动力。
最后还有中国人的内卷基因,在研发速度、工作强度上,都远超高福利、慢节奏的欧美车企,曾经传统车企5年一换代的节奏,在国内新能源车企,已经变成了2到3年换代,且升级力度较传统厂商还要更大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更令传统厂商绝望的现实,就是当下的很多新能源品牌,不管是新势力、还是极氪、阿维塔这种大集团旗下的品牌,大多都处于亏钱卖车的状态。
刚刚上市的智界R7,余承东就在发布会上提到“卖一辆亏3万”,小米前不久发布的财报中,简单粗暴去计算单车盈利的话,基本相当于每一辆车要亏6万(其中当然涵盖了前期生产、制造、研发的成本,这里不多计较)。
而目前除了特斯拉、比亚迪、理想、问界之外,其余绝大多数新能源品牌,基本都还处于亏损,尤其是蔚来和小鹏,都算得上长期巨亏,且短期内都看不到转正的期望。
亏钱卖车,当然还是为了以后能够赚钱,但在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,都做好长期亏钱卖车的准备时,传统合资车企要不要跟上,就是个很值得权衡的问题了。
目前合资厂商在中国面临的情况,不是单纯的份额下滑、利润萎缩,而是想要继续留存下来,就可能需要加入中国新能源车企这种亏钱卖车的“不要命”玩法,而且即便做好硬碰硬的准备,也不见得最后能打到决赛圈,并成功留存下来。
如今宝马的再次降价,不管是厂商默许、还是经销商私自行动,都表明宝马肯定是不想坐以待毙的。除此之外,日产12万多的天籁、大众7.99万的途岳新锐、丰田22.98万的汉兰达,都打破了此前维持多年的价格体系,这些都是此前在中国市场卖得最火、赚钱最多的企业,它们显然不打算轻易放弃这个市场。
而这里我也还想再说一点,如今的中国市场,已经成为汽车技术更新的核心市场,它的意义不再单纯只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,同时也是新能源、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技术的试验场。
只有坚持留在这里,才能尽量避免自己被技术发展所淘汰,只有成功留在这里10倍配资股票,才能保证在全球其他更广泛的市场中,不会轻易地被来自中国市场的“卷王“所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