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理财技术 加快政策落地,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
发布日期:2024-08-05 19:21 点击次数:124郭迎锋(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)
近期我国5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发布,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言人介绍,在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推动下,随着外部环境改善,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。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,5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集中发布,有效保障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延续。
政策效应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。5月份,财政政策方面,国债、专项债发行速度明显加快,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发行,各地也积极开展“两重”项目的谋划、申报和建设工作。货币政策上,央行通过下调首付比例、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以及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、推出了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举措。另外,财政部、交通部、文旅部等部委在各自领域支持了汽车以旧换新、行业设备更新等工作的有序推进。商务部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出口和海外仓建设,推出了稳外贸的具体政策。这些政策坚持问题导向,充分挖掘当前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的原因,针对性和时效性强,持续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、稳预期的市场信号,有效提振了市场主体的预期与信心。
但部分生产、消费、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等结构性宏观数据,反映出两个“不足”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制约因素,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、市场主体活力不足。
在生产领域,生产性服务业表现较好,但工业增速有所放缓。5月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.8%,高出4月1.3个百分点,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表现较好。相比而言,5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6%,低于4月1.1个百分点,环比增速也呈现增速回落态势。5月制造业PMI回落0.9个百分点至49.5%,再次跌至收缩区间,表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核心矛盾。这也是5月工业增速放缓的原因。
在消费端,反弹渐成趋势,但短期信贷下滑依然反映出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的问题。5月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3.7%,高出4月的1.4个百分点,季调后的环比增长了0.51%,为今年的最快增速。结构上依然保持了去年以来的服务消费快于商品消费的特征,但可喜的是,二者的增速差正在持续缩小,尤其是在汽车和家电“以旧换新”的政策驱动下,汽车消费和家电消费回暖特点显著,5月汽车消费同比-4.4%,优于4月的-5.6%;家电类消费12.9%,较4月大幅高出8.4个百分点。但反映消费意愿的两个数据需要引起重视,一是5月居民短期信贷仅新增243亿元,同比少增2263亿元,居民加杠杆消费意愿依然较低;二是5月“五一”假期消费特征下,结构性数据依然有隐忧,出行人数虽创历史新高,但单体消费额依然降低,假期过后的整体消费也呈现回落态势。
在投资领域,基建、制造业、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出现投资放缓趋势。1~5月,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.0%,低于1~4月的4.2%,预计单月的增速处于今年的较低水平;5月季调环比增速为-0.04%。分结构看,1~5月,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.7%,低于1~4月的0.3个百分点;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.6%,低于1~4月0.1个百分点;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仅0.1%,低于1~4月的0.3%。在房地产投资上,1~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-10.1%,较1~4月的-9.8%增速继续下滑,新开工、施工、竣工面积的三大指标均有下滑,房企扩大投资活力及信心亟待提振;相应地,房地产的消费、价格等指标均呈现继续探底的态势,好一点的信号是房地产的销售量,5月虽继续走弱,但较4月的增速有所反弹,主要原因在于5月17日的房地产新政,推动了购房成本下降,促进了市场信心的回暖。投资放缓趋势,与目前有效需求仍然不足、产能利用率偏低等因素密切相关。5月的中小型企业的景气度出现下降,小型企业PMI降至荣枯线以下,为46.7%;中型企业PMI也回落至49.4%。
针对上述结构性宏观数据反映出的问题,结合5月我国社融和M1、M2货币增速相对低迷的表现,在宏观经济政策上,需要在提振国内有效需求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两个方面持续发力。
一方面,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是即期问题,需要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,尤其是改善资产收益预期,加快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。需要在房地产消费、资本市场投资两个领域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,加快恢复市场信心、降低交易成本,提升居民和企业资产收益预期。同时,需要密切关注物价指数的走向,有效降低实际利率水平,切实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实现稳就业促内需的目标。
首先,匈奴意识到可以利用汉族俘虏来提高人口质量。通过让汉族俘虏娶妻生子,将新鲜的血液注入匈奴部落,减少近亲结婚的影响,使得出生的孩子更加健康聪明。这种方式成为了匈奴在人口质量方面的一种解决办法。
另一方面股票理财技术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既是即期问题,也是一项中长期问题。目前需要在积极的就业政策上有效作为,妥善解决好就业的“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”的难题,从消费能力恢复的角度出台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;同时,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,也是这项工作的应然之举。